育肥猪的饲养管理,影响猪育肥的因素有哪些?
育肥阶段饲料消耗占猪—也总采食量的75%以上,是养猪收获阶段,要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,力求提高增重速度,降低饲料消耗增加瘦肉产量,缩短育肥期,加速资金周转,提高经济效益。
猪的育肥,就是对不作种用的生长猪和淘汰种猪(统称育肥猪或肉猪)进行育肥饲养,把饲料转化为猪肉和脂肪。育肥效果的好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,在组织猪的育肥时,要搞清楚这些因素及其相互关系,以便更好地指导生产。
影响育肥的因素
(一)品种和类型
品种类型不同,要求的育肥条件及育肥的实际效果都有很大差异。优良早熟品种通常比晚熟品种增重快、省饲料、屠宰率高。在以精料为主的条件下,国外引入猪种的增重速度比地方猪种快;在以青粗饲料为主的条件下,国外引入猪种的增重速度则不如地方猪种。因而,为提高育肥效果,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容易育肥的品种类型,合理调整饲养水平。如早熟品种适宜用一贯丰富的饲养水平,晚熟品种适宜用先低后高的饲养水平。
(二)经济杂交
利用猪的杂种优势是提高育肥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。杂交后代生命力强,生长发育快,育肥时日增重高,并能提高饲料报酬、降低饲养成本。大量实验表明日增重的杂交优势为8%~15%,饲料报酬的杂交优势为5%~10%,瘦肉率的杂交优势为2%左右。
(三)年龄和体重
在正常饲养条件下,生长猪随年龄增长而体重增加,单位体重的饲料消耗,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增加,但对饲料的采食量及利用率随之下降。所以,猪的育肥应争取在幼龄时期短时间内完成,这样经济效益高,痩肉率也高。
(四)饲料
饲料的数量及质量与日粮的合理搭配对育肥效果影晌很大,尤其是日粮中蛋白质水平,对提高育肥效果作用显著。实验证明,体重50~60千克前后是猪营养需要的转折点,在此之前对蛋白质和矿物质需要量多,此后对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显著增加。所以,生产上通常把豆饼等含蛋白质多的饲料用于育肥前期,从断奶到体重50千克左右,日龄中粗蛋白质可占15%~18%;育肥后期以玉米、大麦、高梁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饲料为主。另外,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对育肥效果也有影响,因粗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。适宜的粗纤维不仅可促进胃肠蠕动,还能起到充饥作用;但粗纤维不易消化,产生能量少,其中的木质素不能被猪消化利用,若日粮中添加过多的粗饲料,会降低饲料利用率,出现增重缓慢、掉膘或生长停滞的现象。育肥猪日粮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为:体重30~60千克占7%左右,体重60千克以上占8%~10%。
(五)分群和密度
育肥猪通常采取群饲,既可提高劳动生产率,降低育肥成本,又可利用猪的抢食性,使其多吃饲料,从而提高增重效果。因此,要根据猪的体重大小、体质强弱、品种特性进行合理分群,一般每圏养10~12头,每头占1平方米面积为宜。
(六)去势
实践证明,去势后的猪好饲养管理,增重快,饲料利用率高,肉的品质好。因此,凡是作肉用的公、母猪均需在育肥前进行去势。
(七)驱虫
驱虫可提高育肥效果,应在断奶后与催肥前各驱1次。
(八)温度和光线
猪最适宜的育肥温度为15~21°C。夏季温度偏高,猪的生长速度比春、秋两季低3%~5%;冬季气温低,在4°C以下猪增重速度下降50%。所以,要做好育肥猪的夏季防暑降温和冬季取暖保温工作。另外,催肥期猪舍的光线应暗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