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病理变化与相应的疾病,如何认识猪的局部病理变化?
一、淋巴结
选择的淋巴结为下颌淋巴结、颈浅腹侧淋巴结、纵隔前淋巴结、肾淋巴结、腹股沟淋巴结、肝淋巴结。淋巴结萎缩见于高龄、放射性障碍和慢性疾病末期所见到的恶病质时。浆液性淋巴结见淋巴结显著肿大,质地变软。切面红润,有时有出血点,指压时流出多量黄色或红色混浊液体,多见于急性传染病、感染创伤并伴有大量毒素形成时。
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,这种变化往往是某些病理损害的结局,淋巴结因结缔组织增生而显著肿大,质地坚实,切面呈灰白色。当病变扩展到淋巴结周围时,则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,如钩端螺旋体病。在结核、鼻疽、布鲁杆菌病时,增生性淋巴结炎又有其特殊表现,即呈现特殊的肉芽组织增生,此时淋巴结肿大、坚硬、切面灰白色,可见粟粒大到蚕豆大的结节,中心坏死,呈干枯样,常常间有钙化颗粒。
急性增生性淋巴结炎常见淋巴结肿大、松软。切面隆起、多汁,呈灰白色混浊颗粒状,可见到黄白色小坏死灶,外观如脑髓一样,故称“髓样变”,常见于伤寒、弓形虫及其他急性传染病。
化脓性淋巴结炎,淋巴结柔软,表面或切面有大小不等的黄白色脓灶,挤压时有脓汁流出,有时整个淋巴结形成脓包,多半是由于某组织器官有化脓性炎症的结果,是继发性病变,常见于化脓菌性传染病和化脓创伤,如猪链球菌病。出血性坏死性炎症,即在出血基础上出现坏死性炎症过程。淋巴结通常肿大,质地变硬,切面干燥,呈砖红样,其中存在一个或数个灰黄色、灰黑色、紫红色斑纹状或巢穴状坏死,周围组织有胶样浸润,此为猪慢性局限性炭疽的典型病变。
出血性淋巴结炎,见淋巴结肿大,富有光泽,外观呈深红或暗红色。切面稍隆起,呈现出深红至黑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,常见于猪瘟;若切面表现为暗红色斑点散在其中,或呈不同程度的弥漫性红染,主要见于败血症及传染病的败血过程。
淋巴结肿大,切面苍白、隆凸,质地松软,并流出多量透明液,多见于各种消耗性疾病后期、外伤和长途急促赶运。淋巴结充血肿大、发硬,外观呈紫红色,切面潮红,指压时血液滲出,常见于炎症初期。有时切面呈弥散樱桃红色或周边呈樱桃红色,指压切面流血液,常见于败血型猪丹毒。
二、肝
肝有坏死小灶,见于沙门杆菌病、弓形体病、李氏杆菌病、伪狂犬病。
胆囊出血见于猪瘟、胆囊炎。
三、脾
脾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灶,见于猪瘟、链球菌病。
脾稍肿大,呈樱桃红色,见于猪丹毒。
肺淤血肿大,灶状坏死,见于弓形体病。
脾边缘有小点状出血,见于仔猪红痢。
四、胃
胃黏膜斑点状出血、溃疡,见于猪瘟、胃溃疡。胃黏膜充血、卡他性炎症,呈大红布样,见于猪丹毒、食物中毒。
胃黏膜下水肿,见于水肿病。
五、小肠
黏膜小点状出血,见于猪瘟。
节段状出血性坏死,浆膜下有小气泡,见于仔猪红痢。
以十二指肠为主的出血性、卡他性炎症,见于仔猪黄痢、猪丹毒、食物中毒。
六、大肠
盲肠、结肠黏膜灶状或弥漫性坏死,见于慢性副伤寒。
盲肠、结肠黏膜扣状溃疡,见于猪瘟。
卡他性、出血性炎症,见于猪痢疾、胃肠炎、食物中毒。
七、肺
出血斑点,见于猪瘟。
纤维素性肺炎,见于猪肺疫、传染性胸膜肺炎。
心叶、尖叶、中间叶肝样变,见于气喘病。
水肿,小点状坏死,见于弓形体病。
粟粒性、干酪样结节,见于结核病。
八、心脏
心外膜斑点状出血,见于猪瘟、猪肺疫、链球菌病。
心肌条纹状坏死带,见于口蹄疫。
纤维素性心外膜炎,见于猪肺疫。
心瓣膜菜花样增生物,见于慢性猪丹毒。
心肌内有米粒大灰白色包囊泡,见于猪囊尾蚴病。
九、肾
苍白,小点状出血,见于猪瘟。
高度淤血,小点状出血,见于急性出血。
十、膀胱
黏膜层有出血斑点,见于猪瘟。
十一、浆膜及浆膜腔
浆膜出血,见于猪瘟、链球菌病。
纤维素性胸膜炎及粘连,见于猪肺疫、气喘病。
积液,见于传染性胸膜肺炎、弓形体病。
十二、睾丸
1个或2个睾丸肿大、发炎、坏死或萎缩,见于乙型脑炎、布鲁杆菌。
十三、肌肉
臀肌、肩胛肌、咬肌等处有米粒大囊泡,见于猪囊尾蚴病
肌肉组织出血、坏死,含气泡,见于恶性水肿。
腹斜肌、大腿肌、肋间肌等处见有与肌纤维平行的毛根状小体,见于住肉孢子虫病。
十四、血液
血液凝固不良,见于链球菌病、中毒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