猪瘟的解剖症状,猪瘟有什么症状?
1.最急性型 常见于猪瘟流行早期,突发高热而无明显症状且迅速死亡,浆膜、黏膜及肾脏中仅有极少数的点状出血,淋巴结轻度肿胀、潮红或出血。
2.急性型 具有典型的败血症变化,又称败血型猪瘟。皮肤出血主要见于四肢内侧、腹部、腹股沟部、颈、胸、耳根。病初可见淡红色充血区,以后红色加深,有明显小出血点。随病程发展,出血点能相互融合形成扁豆大小的紫红色斑块(出血红斑)。
病程久者,出血部组织常继发坏死形成黑褐色干固痂皮,切开皮肤后皮下组织、脂肪和肌肉均可见到出血。淋巴结变化具有特征性,几乎全身淋巴结均具有出血性淋巴结炎的变化,淋巴结肿胀、呈深红色乃至紫红色,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外观,特别是腹股沟、颌下、咽背、耳下、支气管、胃门、肝门、脾门、肾门、肠系膜、额下等淋巴结的病变最明显。
脾脏通常不肿胀,脾边缘有粟粒至黄豆大、深于脾颜色呈紫红色隆起的出血性梗死灶,呈结节状,表面稍膨隆,切面多呈楔形,有时多数梗死灶连接成带状,一个脾可出现几个或十几个梗死灶,其检出率为30%~40%,具有诊断意义。肾脏的出血差异很大,量少时可见出血点散在,量多时密布整个肾脏表面,切面肾皮质与髓质均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,肾乳头、肾盂常见有出血,输尿管、膀胱黏膜处有出血,少数病例可见膀胱黏膜有大面积的出血性浸润。在口角、颊部、齿龈、舌面黏膜有出血点或坏死灶,舌底部偶见有梗死灶,大、小肠系膜及胃肠浆膜常见有小点出血,胃底部黏膜可见出血溃疡灶,大肠与直肠黏膜随病程发展出现淋巴滤泡溃疡,也常见有大量出血点。回盲瓣口的淋巴滤泡常肿大出血和坏死。在喉与会厌软骨黏膜有出血斑点,扁桃体体常见有出血或坏死,胸膜有点状出血,胸腔液增多,淡黄红色,肺有局灶性出血斑块,有时可见肺淤血水肿。心包积液,心外膜、冠状沟及两侧纵沟和心内膜均见有出血斑点。脑膜和脑实质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。
3.亚急性型 败血性病变轻微,有新旧交替的出血点。主要病变在淋巴结、脾、肾,在皮肤的耳根、股内侧常见现出血坏死样病灶,断奶仔猪的胸壁肋骨与肋软骨结合处的骨骺线明显增宽。
4.慢性型 可见有败血症的变化,但较轻微,即器官出血性变化出现降低,出血点数量少,可见有陈旧性出血斑点,淋巴结切面可见有出血吸收灶。此型特征性病变为回肠末端和盲结肠,尤其是回盲口处有轮层状溃疡。慢性型断奶仔猪肋骨末端和软骨交界部位发生钙化,呈黄色骨化线,检查肋软骨联合处,在骺线下1 ~4毫米的骨化线是一个经常可见的变化,这在慢性猪瘟诊断上有一定价值。